在跨境貿易和物流領域,監管倉、保稅倉和普通倉是三種常見的倉庫類型。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功能和應用場景,在實際運作中也有不同的風控要點。
一、監管倉、保稅倉和普通倉的區別
(一)監管倉
- 設立目的:主要用于臨時存放進出口、過境、轉運等尚未完成海關手續的貨物,確保貨物在海關監管下符合進出口規定。
- 業務范圍:處理權限相對有限,主要用于貨物的臨時存儲和監管,確保貨物符合進出口規定。
- 存放期限:存放期限較短,通常儲存超過14天未申報,海關要征收滯報金;超過3個月仍不提取的,視為放棄貨物。
- 稅收政策:進口貨物進入監管倉時需按規定繳納關稅及相關稅費,除非有特殊豁免政策。貨物超過14天未申報,海關征收滯報金;超過3個月未處理,貨物將被變賣并上繳國庫。
(二)保稅倉
- 設立目的:主要為進口商提供暫緩繳納關稅和其他稅費的便利,同時為出口商提供出口前的暫時存儲和加工服務。
- 業務范圍:對貨物的處理權限較大,可以在倉庫內進行多種加工和增值服務,如包裝、貼標、分拆拼裝等。
- 存放期限:對貨物的存放期限有明確規定,通常為1年,延期需申請海關批準。
- 稅收政策:進口貨物存儲期間暫免繳納關稅、增值稅、消費稅等,待貨物進入國內市場銷售時再補繳。若貨物再出口,則無需繳稅。在保稅倉內進行的加工、包裝等操作不計入正式進口,無需額外繳稅。
(三)普通倉
- 設立目的:用于存放一般性貨物,滿足企業的生產、銷售和物流需求,主要功能是存儲和保管。
- 業務范圍:主要承擔貨物的存儲和保管功能,部分倉庫還會進行分揀、打包等工作。
- 存放期限:對存放期限沒有特殊要求,但需要繳納相應的倉儲費用。
- 稅收政策:存儲的貨物需依法繳納各種稅費。物流企業自有或承租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,在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,可享受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半征收的優惠政策。
二、監管倉、保稅倉和普通倉的風控要點
(一)監管倉風控重點
1. 海關監管合規性
- 確保貨物申報信息(如品類、數量、價值)與實際一致,避免因申報錯誤觸發海關稽查或罰款。
- 嚴格配合海關開箱查驗、檢疫等流程,防止藏匿違禁品導致法律風險。
- 通過海關監管系統實時上傳貨物進出庫數據,確保與海關備案信息一致,避免“賬實不符”。
2. 貨物流轉管控
- 所有貨物進出需經海關系統審批,禁止未經許可的貨物裝卸或轉移,防止貨物“體外循環”。
- 對超期未申報貨物及時提醒貨主,避免產生滯報金;超3個月未處理貨物需按規定移交海關變賣。
3. 安全與應急管理
- 配備海關指定的監控系統、電子圍欄等,確保24小時無死角監管,防止貨物被盜或篡改。
- 若存儲危險品,需符合特殊倉儲標準(如消防、通風),并提前向海關及安監部門備案。
(二)保稅倉風控重點
1. 關稅與稅務風險
- 禁止保稅貨物未經繳稅擅自流入國內市場,需通過WMS系統追蹤貨物最終去向(復出口或內銷)。
- 若開展加工、包裝等業務,需提前向海關報備流程,確保加工后貨物仍符合保稅監管要求。
- 保稅貨物存儲期通常為1年,延期需申請海關批準,避免超期未處理導致補繳關稅及滯納金。
2. 庫存與賬冊管理
- 定期與海關保稅賬冊核對庫存,確保“保稅貨物-海關賬-企業賬”三方一致,防止虛報庫存套取稅收優惠。
- 保稅貨物內銷時需及時申報繳稅,避免因延遲申報導致稅務處罰。
3. 貿易政策適配
- 若涉及跨境電商保稅備貨模式,需確認商品原產地是否符合免稅或優惠政策,避免因原產地誤判導致稅費損失。
(三)普通倉風控重點
1. 運營與合規風險
- 倉儲服務需按規定繳納增值稅、企業所得稅等,自有倉庫需繳納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。注意2023-2027年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用地減半政策。
- 進口貨物入倉時需即時繳納關稅、增值稅,避免漏繳導致稅務稽查。
- 確保倉庫具備工商、消防、環保等合規資質,避免無證運營被處罰。
2. 貨物與安全管理
- 落實防火、防潮、防盜措施,安裝消防系統、投保倉儲險,減少貨物損壞或丟失風險。
- 規范裝卸、分揀流程,避免因操作失誤導致貨物破損,引發貨主索賠。
3. 供應鏈與市場風險
-根據市場需求動態調整庫存,避免因滯銷導致貨物過期或占用資金成本。
在實際操作中,企業需要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倉庫類型,并在風控上重點關注海關監管合規性、貨物流轉管控、安全與應急管理、關稅與稅務風險、庫存與賬冊管理等方面。在這一過程中,華富康供應鏈作為行業內的佼佼者,憑借其專業的團隊、嚴格的操作流程和豐富的行業經驗,為客戶提供高效、安全的報關代理服務。